欢迎来到溧水就业网!

奥运人才使用应遵循市场配置原则

  •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08-08-13 00:00:00 来源:溧水就业信息中心
  •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503次 【我要打印

时下,在北京城大街小巷、地铁公交,随处可见身着奥运服务标志、服饰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上,与奥运有关的众多专业人才的身影日渐增多。统计数字显示:奥组委拥有员工4000余名;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将有组织、管理、经营和服务等方面共20余万名各类人才投入到与奥运有关的工作中。按照《北京奥运人才行动计划》,10万名志愿者、5.5万名旅游业人才、两万名交通服务人才、1.2万名安保人才将以他们专业、优质的工作,服务奥运。

 

如果说,高耸的奥运场馆是以 “硬件”支撑起了奥运根基的话,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无数专业人士以他们的热情、知识和才能的 “软件”,使奥运大厦得以熠熠生辉。可以说,奥运人才已成为奥运会举办之际的特殊风景线。

 

奥运会举办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奥运后人才的作用却是长期的。如此大规模的人才调集、使用,如此庞大的一笔人才财富,如何在奥运后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

 

百年奥运:特殊的人才,难得的机遇,宝贵的财富

 

记者:作为一名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您一直关注人才问题,到劳科所工作10年来也对人才问题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请您谈谈奥运人才究竟有哪些特殊性?奥运人才对于我们国家人才观念的更新、人才的使用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张丽宾:奥运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专业精通且学有所长的专门人才。是否拥有这样的人才,是否能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是奥运成功的关键。对于各类人才来讲,奥运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各类人才对于社会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些,那么我们会更加关注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这些人才的人尽其才问题。

 

目前,为奥组委效力的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各个单位借调的3000余名员工,另外就是从国内外正式招聘的1500余名员工。此外,借奥运平台,北京市还通过各种途径,集聚、培育了大量人才,比如从市直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以及各高校、各区县等处,选派了数百名优秀局处级后备干部,到北京奥组委挂职锻炼;选调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加入奥组委相关部门;从北京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佼佼者,充实到奥运工作者队伍中。还有,外事、商务、旅游、公安、工商、卫生、人事、教育、建筑、环保等众多部门,也对各自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了强化业务培训,培养出了大批党政干部管理、新闻、安保、工程、交通服务、商务服务、公共卫生、经营管理、质量检验、环境测试、旅游服务、信息化管理、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北京奥运会由政府主办,大规模调动公共资源、社会资源,且将奥运人才的开发纳入整个人才战略,注重实践、锻炼以及能力的培养。应该说,这样的途径、这样的方式、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效应,是史无前例的。这也使得此次奥运会成为培养特殊人才、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重要平台。

 

记者:这么多的人才,这么难得的机遇,对于带动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张丽宾: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我更倾向于认为,奥运会实际上是一项新的建设工程、一项新的经营项目。这一新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将带动奥运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进而带动就业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善等。

 

奥运无疑将极大地提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也将成为我国举办奥运会受益最大的产业。奥运会可以大幅拉动电子信息、环保、文化以及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据预测,今年,北京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提高到70%;服务业新增就业将占到全部新增就业的50%左右,数量约为100万个。奥运新增就业中有很大比例是服务业岗位。奥运会结束后,这些新增就业中的很大比例会稳固下来。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拉动的新增就业中,20%最后能形成固定职业,其他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数字也差不多,并且还要略高些。对北京而言,这个比例数会高得多。北京市统计局的投入产出分析预测,过去的4年间,新增就业机会达180万个。国际经验也表明了同样的规律。汉城奥运会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悉尼奥运会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

 

市场化配置、妥善灵活、专项分类与国际化原则

 

记者:您前面提到,北京奥运会由政府部门主办,大规模调动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并将奥运人才的开发纳入整个人才战略。这是否可以认为,奥运后人才的使用、管理,还将由政府部门主导?奥运人才的使用、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则?

 

张丽宾: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信息化等,可以说是扑面而来,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让众多中外人士目不暇接。相对于中国这个大舞台,奥运只是身居其中的一个特殊舞台,无须看得太重,比如要求特殊的政策、特殊的举措等。对于人才的配置,也是如此。相对而言,政府在人才配置方面的效率未必会很高。

 

因此,奥运后的人才使用与管理,需要把握好这样几个大的原则:其一,应严格遵循市场配置原则。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就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市场机制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最便捷、最实用的资源配置机制。绝大多数的奥运人才,都是通过市场机制选拔和招聘来的,最终也应该通过市场机制,把他们配置到最能发挥所长的岗位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其二,还要承认奥运人才的特殊性,特殊人才应该特殊安置。为办好奥运会,政府部门通过组织和行政手段,配置了一部分奥运人才,包括着力培养的党政后备人才、专门部门的专门人才等。由于这部分人才的特殊性,奥运会后也应坚持组织和行政安置的原则,但在具体方式上,亦可结合市场化的手段。其三,人才的使用、管理,还要考虑国际化因素。奥运会是一项国际化、综合性的世界性大型体育赛事。在奥运人才中,不乏掌握较高水平外语能力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国际化人才,经过奥运会的历练,这些人才的综合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因此,为了留住人才,应适度与国际接轨,在用人机制、待遇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应有更加开阔的国际化眼光。

 

在奥运人才的使用、管理上,还应有妥善安置和分类使用、短期安置与长效使用方面的考虑。整个奥运人才队伍,包括申奥、筹奥核心团队的奥组委正式工作人员、奥组委从各单位分批长期或短期借调的工作人员、各有关单位中的专职奥运工作团队等,还有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集聚的各类临时工作人员。对这个略显庞杂的队伍中的各类人员,应详加分类,妥善安置。我想强调的是,奥运会结束后,奥运人才的安置问题会凸显,变得刻不容缓,应及早规划、尽快落实,避免由于人才安置不妥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应结合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规划,合理配置、使用和激励奥运人才资源,避免出现安置“错位”而导致的人才资源浪费现象。

 

搭建奥运人才使用的绿色通道

 

记者:您从事人才方面的研究多年,且有诸多的实践经验,对于奥运会之后的人才调度配置、使用管理,您有哪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张丽宾:我刚刚谈到,一旦奥运会结束,人才的配置、使用、管理问题将会变得相当紧迫,摆在相关政府部门面前的工作也会很繁重。首先,有必要借奥运人才安置的时机,推进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的大环境,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促进人才的流动,加快整体效应不断高端化的人才之都建设。大的原则之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比如,应尽快建立奥运人才资源库,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制定奥运人才安置规划和预案,部署各类组织提前制定用人计划,明确对奥运人才的需求,预留适当的岗位;在奥运会后,组织开展奥运人才专场招聘活动等。对于从原单位借调的人员,以及各单位为奥运工作的专职团队人员,要更加注意妥善安置及使用,不宜裁减人员。相反,对优秀人才应破格提拔。

 

其次,应考虑以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直通车计划”、 “引进留学人员的绿色通道”等举措,挽留、吸引人才,给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奥运人才的使用、管理上,也应鼓励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目前,在体制转轨基本完成后,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创业的时代。后奥运的北京商机无限,为奥运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部门应在如下方面鼓励奥运人员创业:支持企业创新,开拓奥运会后新的服务领域;鼓励有好点子、好创意、好的前期准备、好的工作基础的奥运人才,积极开展有市场需求的创业活动。如此,我相信,奥运人才发展的绿色通道,必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个生机无限的绿色未来。

 

 

 

  • 溧水就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溧水就业网https://www.ls91.cn。
  • 上一篇:深圳高技能人才可获津贴 企业可设特聘岗位
  • 下一篇: 吉林省深入开展基本医疗保险“百日攻坚”活动
  • 图片资讯